
月經失調的定義與常見症狀
月經失調是指女性月經週期、經血量或經期長短出現異常的現象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約有30%的育齡女性曾受月經失調困擾。常見症狀包括:
- 週期不規律:正常月經週期為21-35天,若短於21天或長於35天即屬異常
- 經血量異常:每天更換衛生棉超過6片或經期超過7天
- 經痛嚴重:影響日常生活的劇烈疼痛
- 非經期間出血
- 閉經(3個月以上無月經)
要判斷月經是否正常,建議記錄至少3個月的月經日記,包括:
| 記錄項目 |
正常範圍 |
| 週期天數 |
21-35天 |
| 經期天數 |
3-7天 |
| 經血量 |
20-80ml/週期 |
若發現異常,建議尋求專業的月經失調醫生推薦,及早診斷治療。
月經失調可能的原因
月經失調的原因複雜多元,主要可分為三大類:
生理因素
現代女性生活壓力大,長期緊張會影響下視丘功能,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。香港大學研究顯示,超過40%的月經失調案例與壓力相關。其他生理因素包括:
- 作息不規律(如輪班工作)
- 極端節食或暴飲暴食
- 過度運動(常見於運動員)
- 體重驟變(BMI<18或>30風險增高)
疾病因素
許多疾病會直接影響月經週期,需特別注意:
- 多囊卵巢症候群(PCOS):香港約15-20%育齡女性患病,特徵為月經稀發、多毛、肥胖
- 子宮肌瘤:35歲以上女性發病率達20-40%,可能導致經血過多
- 甲狀腺問題:甲亢或甲減都會影響月經,需進行甲狀腺超聲波價錢約HK$800-1500的檢查
- 子宮內膜異位症
- 早發性卵巢衰竭
環境因素
氣候劇變、時差調整或生活環境改變(如移民)都可能暫時影響月經週期,通常2-3個月內會自行恢復。
月經失調應該看哪科?婦產科還是內分泌科?
選擇正確的科別對診斷治療至關重要:
婦產科
適合處理大多數常見的婦科問題,特別是:
- 經痛嚴重影響生活
- 經血過多或異常出血
- 懷疑子宮肌瘤、卵巢囊腫等結構性問題
- 需要進行產前身體檢查的孕婦
香港婦產科醫生通常會先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(約HK$1000-2000)。
內分泌科
當月經失調可能與荷爾蒙失衡有關時,建議轉介內分泌科,特別是:
- 多囊卵巢症候群
- 甲狀腺功能異常
- 腦下垂體疾病
- 糖尿病相關內分泌問題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別
若不確定該看哪科,可參考以下原則:
- 先至婦產科排除結構性問題
- 若檢查正常但症狀持續,轉介內分泌科
- 有甲狀腺症狀(如心悸、手抖、體重異常變化)可直接掛內分泌科
- 備孕女性可優先選擇兼具婦產科與生殖內分泌專長的醫生
看診前準備
充分的準備能提高看診效率,建議:
記錄月經資訊
至少記錄3個月的詳細月經日記,包括:
- 月經開始與結束日期
- 經血量評估(可使用衛生棉更換頻率記錄)
- 疼痛程度(1-10分評分)
- 異常症狀(如血塊、非經期出血等)
攜帶相關醫療資料
包括:
- 過往檢驗報告(如血液檢查、超聲波等)
- 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(包括中藥、保健品)
- 家族病史(特別是有無婦科腫瘤、甲狀腺疾病史)
準備問題清單
提前寫下想詢問醫生的問題,例如:
- 我的症狀最可能是什麼原因?
- 需要做哪些檢查?甲狀腺超聲波價錢大約多少?
- 治療選項有哪些?各有什麼優缺點?
-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麼?
治療方式與日常保健
月經失調的治療需根據病因制定個性化方案:
藥物治療
常用藥物包括:
- 荷爾蒙療法:避孕藥、黃體素等調節週期
- 止痛藥:NSAIDs類藥物緩解經痛
- 甲狀腺藥物:如確診甲狀腺問題
- 鐵劑:針對經血過多導致的貧血
手術治療
針對特定疾病可能需要:
- 子宮肌瘤切除術
- 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
- 嚴重病例可能考慮子宮切除
日常保健
調整生活方式可改善多數功能性月經失調:
- 飲食均衡:增加Omega-3、鈣鎂攝取,減少精製糖
- 作息規律:保證每天7-8小時睡眠
- 適度運動:每週3-5次中等強度運動
- 壓力管理:冥想、瑜伽等放鬆技巧
- 維持健康體重(BMI 18.5-23.9)
若計劃懷孕,建議先進行完整的產前身體檢查,確保身體狀態適合受孕。對於持續月經失調,香港醫管局建議尋求專業的月經失調醫生推薦,避免自行用藥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