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產業在過去20年的快速發展中,在大大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,房價也在快速上漲。數據顯示,今年2月,中國平均房價達到每平方米1.12萬元人民幣,為2021年全國最高水平。即使目前的房價下降到每平方米9252元,與人們的實際購買力相比,仍然處於高位。
所以很多買不起房子的人都在抱怨房價太貴。他們希望國家能出台更嚴厲的調控措施來控制房價的上漲,讓自己的工資收入盡可能的接近房價,讓自己買得起房子。
然而,就在人們抱怨高房價和“買不起房”的時候,過去被很多人忽視的第三產業的殯葬服務業,近年來卻呈現出異軍突起的態勢,這讓人們開始擔心未來“買不起房”的可能性——因為墓地的價格越來越貴了。
現實中,即便在一個普通的三四線城市,購買我們一塊區域面積1平方米的墓地,均價也要5、6萬元。而對於學生一些企業土地利用資源進行緊張的大城市發展來說,墓地的價格方面更是漲成了天價。比如在中國北京或上海政府購買自己一塊1平方米的墓地,中檔墓地的價格問題已經可以達到20~30萬元,好一點的高檔墓地,則需要50、60萬,甚至上百萬不等。那么很明顯,墓地的均價遠遠超過了傳統住宅的價格,人一旦離世,普通員工家庭選擇購買墓地的花費,也將成為我國一項研究較為沉重的經濟社會負擔。
有些人可能不這么認為: 一個墓地可以埋葬夫妻二人,最多只有2平方米的地方,怎么能比得上房子,人們“死不起”?事實上,這種觀點並非危言聳聽。大多數商業住宅建築是高層建築,聚集人們在空中尋找位置,而公墓是“一個房子,一個家庭”,只有一個院子。當一塊土地被使用,一塊土地就會被減少,世界上人口最多,人口老化最少,這些“低層建築物”如何能夠滿足市場需求,因為將來會有越來越多人死亡?誰能保證墓地的價格不會繼續上漲呢?
眾所周知,火葬環境衛生、時間短、屍體組織火化後埋葬不浪費土地面積,因此是我國取代埋葬方式的主流。然而,墓地的價格越來越昂貴,但是裝有骨灰的骨灰盒讓人覺得很難放置。
另外,墓地的租期是20年。一旦期限到了,墓園會聯系死者家屬續租,並支付一大筆管理費。如果不選擇續租或者聯系不上死者家屬,公墓會把骨灰盒拿出來再處理,公墓會轉賣給他人。
在這種情況下,用房子代替墓地顯然更“合理”。第一,墓地租期只有20年,只有租賃權沒有產權;但是,房子有70年的產權。不僅骨灰盒可以存放更長的時間,而且這期間也不需要交一筆不小的物業管理費。
第二,墓地的單價可以從每平方米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。骨灰龕位整體價格是一套房子的五到六倍,普通家庭難以承受,而一套房子的平均價格不到每平方米1萬元,因此,住房成本效益。並且買一個墓地,最多可以安葬兩個人,但是骨灰盒的數量存放在房子裏,但是可以是一個家庭的死者。
第三,墓地多位於城市遠郊,位置固定。總的來說,搬家很難,運輸成本很高。在一些特殊的日子,人們集中祭奠的時候,會因為路上堵車而耽誤時間。房子大多位於交通便利的區域,買房完全由自己決定,既縮短了出行時間,又避開了屋內祭奠的人流高峰,還能遮風擋雨,不像去墓地祭奠還要受風吹日曬。
因此,很多人為了省錢買墓地,幹脆花三十萬元,在社區裏買一套小房子,用來存放家人的骨灰甕。
既然市場有需求,自然有人提供這方面的住房供應。然而,近年來,這種專門用來存放骨灰盒的“骨灰室”在一些地方開始流行,很快就會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。
例如,兩年前,天津的一個“火葬場”社區就成了熱門搜索對象。這個地區有16棟建築,每層有25戶人家,但是這個地區最大的特點是這些房子不是給人住的,而是給骨灰盒用的。
從外觀上看,整個小區和普通住宅小區沒有太大區別,除了很少有人進出。清明、冬至等祭祀節日到來時,小區內會有車輛和人員進出。進入居民樓後,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大門兩邊都刻著對聯,門頂上還會寫著“某祠堂”幾個字。同時,門和門的兩邊會有大紅花。由於這個小區的房子銷售不錯,7天銷售額一度達到500萬,房價從每平方米3000元漲到每平方米7000元。
此事被媒體曝光後,立即引起了天津濱海新區民政局的關注,因為該社區的骨灰龕屬於公益性骨灰龕,不具備買賣資格。於是民政局責令該骨灰安置所停止相關經營活動,並在區內進行了專項整頓。後來,為了規避這些規定,該建築群從出售轉為長期租賃,容納了3000多個家庭的死者,並存放了近10萬個骨灰甕。
當屍體不受傷害,破壞或分解時,保存被認為是適當的. 這是通過用特殊的化學物質(即防腐)處理屍體來實現的. 用於此目的的最重要的化學品之一是甲醛.
墓碑遊客(也稱為[墓地愛好者",[墓地遊客",[墳墓獵人",[掘墓人"或[taphophile")描述了一個對墓地,墓誌銘,墓碑拓片,攝影,藝術和(著名的)死亡歷史充滿熱情和享受的人.